小朋友利用月餅盒進行繪畫。西江日報記者 楊永新 攝
西江日報記者 楊永新
實習生 葉錦淳
中秋節已過,月餅吃完了,盒子怎么處理?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部分市民將盒子當垃圾扔掉,部分市民則用來做裝飾、繪畫、種花種菜等,讓其“華麗變身”。有市民建議,廠家在生產餅盒的時候,應考慮主動回收,以保護環境。
記者采訪發現,裝月餅的盒子,主要有鐵盒和紙盒兩種,為方形和圓形。“吃完月餅就當垃圾扔掉了。”市民曾先生說,每年月餅吃完后,由于盒子礙地方,便干脆扔到小區的分類垃圾桶。與曾先生一樣,將月餅盒當廢品處理的受訪者,占據了大部分。
也有部分受訪者廢物利用,讓月餅盒“華麗變身”。家住高要城區湖西路碧桂園小區的居民陸少媚,將圓形的月餅鐵盒掛在墻壁上,盒內放置兩朵玫瑰和一只小公仔,再吊著紙燈籠,一個創意十足的飾物就呈現眼前。“還可以隨時變換物品,有時還點上一根紅蠟燭,關燈后,讓房子變得更溫馨浪漫。”
在端州區林隱天下小區,居民小騰以月餅盒為底座,裝上假山石,培土后再種上蘭花,放置在書房一角,別有一番愜意。不僅如此,小騰還將不同的小植物集中在一個大鐵盒里,形成一個大盆景,讓讀小學的兒子了解植物的多樣性。
“我畫的,漂亮嗎?”在端州區睦崗街道錦繡山河小區,今年讀三年級的小鐘向記者展示了她畫的兩幅畫。小鐘的爸爸告訴記者,家里的月餅盒主要是紙盒,扔了覺得可惜,就利用盒底的位置,讓女兒發揮想象力,畫她喜歡的東西,然后放在大廳展覽。既培養了女兒的興趣,也實現廢品有效利用,一舉兩得。
還有不少家庭將月餅盒用來裝小飾物或小工具,物盡其用。
有受訪市民提到,每年中秋節,會產生大量的月餅盒,有的設計豪華,但終究會變成空盒子,如果直接扔掉相當浪費。建議廠家節后回收,經過處理后,做成其它產品,以保護環境。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