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劉浩輝 通訊員 陳亦飄 秦成林
今年以來,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駐懷集藍鐘鎮幫扶工作隊深入企業農戶、田間地頭調研拋荒棄耕問題,主動作為、對癥下藥,精準用活相關政策、專項財政資金整治撂荒地,使丟棄多年的撂荒地重獲“新生”,煥發活力,成為農民增收的寶地。
日前,記者走進藍鐘鎮沙坪村茨菇種植基地,一片綠油油的茨菇生機勃勃,佛山市順德區駐懷集縣藍鐘鎮幫扶工作隊隊長何智偉與基地負責人、村民正在田間地頭查看茨菇長勢,并就相關種植發展規劃及后續管理措施進行深入交流。何智偉告訴記者,這塊60多畝撂荒地已經丟荒十多年了,駐鎮幫扶工作隊通過走訪調研發現這塊地是可以盤活的,于是就充分利用上級專項財政資金推進撂荒地整治,邀請鎮內一些回鄉創業新農人想辦法喚醒這塊沉睡的土地。
記者了解到,昔日雜草叢生、常年水浸的撂荒地蛻變成今天一片翠綠、生機無限的茨菇田,離不開創業新農人梁炳園出的一份力。2017年,梁炳園從外地打工轉為回鄉創業,租賃河畔荒地發展種養業,開始養豬、雞、鴨并開墾魚塘養魚。2018年至今,他發展種植“銀妃李”并輪種西瓜、香瓜、玉米、木瓜、番薯等,取得很好的成效。經過多年摸爬滾打,不斷積累種植經驗,他成了一名種養業方面的能手。
梁炳園介紹,通過咨詢專業人士,自己發現這塊地適合種植茨菇,于是想通過自己的種植技術優勢去盤活這塊荒地。“通過駐鎮幫扶工作隊、村干部和村民的合力整治,今年8月初基地種下60多畝茨菇,目前茨菇長勢良好,計劃到明年3月份開始輪種蓮藕,晚造又種回茨菇,以增加經濟效益。”
據介紹,這塊拋荒棄耕多年的撂荒地被盤活不僅可以使得土地增效,還進一步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接下來,佛山市順德區駐藍鐘鎮幫扶工作隊將繼續加強黨建引領,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力促撂荒地整治工作再取新成效,助力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