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區白土鎮初級中學新建的宿舍樓和飯堂。西江日報記者夏紫怡攝
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通訊員 李紹堅 劉潛
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在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發布會中提到,在十三五期間,我省已累計完成1837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改造達標建設,新增寄宿學位39.8萬個,減少教學點570個。肇慶自2019年啟動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專項規劃以來,已完成周期任務寄宿制學位達標建設5.46萬個,新增寄宿制學位建設1.55萬個,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資源均衡化進一步得到提升。
建飯堂蓋宿舍 教學環境大提升
7月28日,在高要區白土鎮初級中學,一幢五層高的宿舍樓和一幢2層高的飯堂建筑緊挨相連,在陽光照耀下,白磚作底、配以紅黃相間顏色的樓宇外觀,格外亮眼醒目。目前,該建筑主體和裝修工程已完成,正處于驗收階段,預計今年9月即可投入使用。
高要區白土鎮初級中學校長陳禮求介紹,宿舍樓和飯堂建設項目在2020年9月啟動,總占地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同時容納1300名師生用餐,增加576個標準床位。“昔日學校只有廚房沒有飯堂,每到飯點,學生只好端著飯盒散落在校園各處就餐,十分不便。”陳禮求認為,項目的建成,直接改變了這一尷尬窘境。
記者走進該校新宿舍樓內,只覺寬敞明亮,每間宿舍均配備了兩個衛生間、一個洗手間,洗漱臺,風扇等設施一應俱全。為了加強開學新宿舍樓的入住和秩序管理,該校還制定了由宿管人員+行政人員組成的管理隊伍,確保學生住得安心、舒心。
而近年來,鼎湖區永安鎮初級中學也加大投入,改善校園軟硬件設施,修繕了宿舍樓,新增住宿床位300個,同時,配備了行李架、生活用品架等,從細節處營造家的氛圍。校園內多處也安裝了飲水機、應急燈、消防器材等設施。
增建綜合樓 解決設施滯后問題
走進高要區第二中學附屬小學,只見綠樹冉冉,操場寬整,沿著主教學樓往里走,一幢嶄新的校園綜合樓映入眼簾。去年,在高要政府部門的支持下,該校正式啟動加快推進小規模學校達標建設工程。目前,這座新建的5層框架結構綜合樓已進入裝修階段,預計今年9月也可投入使用。
高要區第二中學附屬小學校長夏惠霞介紹,學校學生來源于上察和察步兩個村委會,以及周邊住宅區。學?,F有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1人。因創省教育強鎮和布局調整,以及后來教育發展需要,學校數次易名,從蓮塘鎮第二小學萬福教學點到如今的高要區第二中學附屬小學,在夏惠霞看來,“學校名稱不斷在變化的同時,設施建設也必須跟得上改革步伐。”
記者了解到,該校近年來已投入300萬元進行升級改造,完成新建圍墻、廁所、消防梯、翻新教學樓、平整場地、修建花基等項目?,F正進行綜合樓、運動場工程建設,總投資1630萬元。其中,新建運動場含環跑道及直跑道,內有足球場訓練場。
“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級最多可開設4個教學班,學校學位增加到1080個,教室及美術、音樂等功能場室達到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標準。”夏惠霞介紹,此舉不但優化美化了學校的校園環境,還解決了學校設備設施滯后的問題,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有效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設立提升項目計劃 助推教育公平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加快推進,人口生育政策調整,以及人口流動和適齡人口結構改變,學齡人口進入了一個新的上升期,適齡學生入學的需求明顯加大,給教育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以高要區為例,2015年以來,該區小學在校學生每年增幅約6.4%以上,增加學生3500-4000人,由于教育“創強”使全區16個鎮大部分的村辦完全小學被撤并,只保留了少數1-3年級的教學點(農村小規模學校)。即使這樣,農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相對簡陋,師資配置難以保證,學校管理弱化,教育質量長期徘徊不前,嚴重制約了教育均衡發展。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集中到鎮中心小學就讀并寄宿,導致出現鎮中心小學生源過度集中、學位嚴重緊缺、床位不足的局面。
為此,在2019年,在省、市政策的引導下,鼎湖、高要、四會、廣寧、德慶、封開、懷集編制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專項規劃。其中,高要區通過擴建、升級改造和新建的方式,完善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加快推進小規模學校達標建設。
而鼎湖區則將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工作納入區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同時,把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納入鄉鎮政府考核體系,健全責任追究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據肇慶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數據顯示,自2019年項目啟動以來,全市完成周期任務寄宿制學位達標建設5.46萬個,新增寄宿制學位建設1.55萬個,完成校舍、運動場、宿舍、食堂、廁所等建設面積72207.04㎡,投入生活設施設備改善、計算機、信息技術及教學儀器設備、安防設備購置等1554萬元。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學點辦學條件約107所。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